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542|回复: 0

[原创] 万贤东:万里路上10万字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18-8-12 15: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家扒印象之1
万贤东:万里路上10万字
八月了,山外酷暑,山里清凉,应朋友之约进营盘山去。动身时天上飘起丝丝细雨,街道上星星点点的湿斑,一如一幅印象画,阴凉之气迎面而来,稍稍降低了山城的热。刚刚出了小城,雨丝消融于空中,渐小以至于消失,蝉鸣声回复于丛林,吵闹喧嚣的知了声充斥于耳。山路多盘,溪随路转,盘山路如蛇行,曲折往复于南山。过了南山区第一关蕨山,雨又钻出来了,敲打于车窗,一滴滴,一片片,网格样铺展开,声势正急,忽然间雨又消失了。

营盘山到了,距离县城近二百里,它也是我们的目的地,大营盘是它的主峰,故以此命名。1952年6月,竹溪综合农场创办, 它是十堰市唯一一家国有农垦企业,也是湖北垦区唯一的高山农场。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有林地占总面积的92%,其中天然林11万余亩。农场境内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山峰2375米,最低海拔560米,森林覆盖率达86%。

万贤东,县科协干部,认真地为我们介绍杨家扒情况。杨家扒农场,是县科协的扶贫帮扶点,由科协凌均安主席带队。主席单位事务繁多,此前另一队员去世,目前长住杨家扒的只有万贤东主任了。

四十年前,恢复高考后,万主任考取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的泉溪的塘坪中学,正是杨家扒农场伍家坡分场所在地。二十年前,万主任工作变动,由学校到政府工作,第一岗位依旧是泉溪。到科协工作后,再次安排到杨家扒扶贫驻点时,万主任欣然进山,再次走进这片大山。由县西蒋家堰到县南杨家扒,由生活舒适的县城到寂寞冷清的南山,工作一次选择了他,他是一次次坚守着自己岗位,做好,做实,做精彩,这也是他一次走上更高一步台阶的基础。

2015年10月29日,第一次到杨家扒入户走访,摸底调查各户的贫困情况。帮扶的贫困对象家庭,多数是家里只有老人,或是家有病人,没有劳动能力,缺少收入来源,也有游手好闲不原工作只图享乐的,当然这是极少数。2016年10月,正式确定包户对象。工作队员每人负责两户,后来增加到四户,因为一位队员去世,现在是负责五户了。

杨家扒农场是什么情况?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山峰2375米,最低海拔560米。南到云雾溪,西到三合地塘场,东到杨家扒,北到伍家坡,全场总人口3270人,其中在职职工1200人。三年来,万贤东每户最少就去了10次,每天最少走了10里山路,他最少走了一万余里山路,无论你问到哪户家庭成员情况,住家条件,甚至于生日亲友,收入开支等,他是如数家珍的,对农场各种远情近况也是了如指掌。 每天回家农场,第一件事就是记录今天走访见闻,满满几本扶贫日志,一字不落地写下数年来他耳闻目睹的农户情况,他在这儿所做下的每一件事,开展的各项活动。10万字的日记,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如何让这些农户摆脱贫困?如何让农场发展走上快车道?如何让山区小县的区域经济形成有特色有潜力更在当下有可观的收入?

低头是自己的帮扶对象,抬头是农场特色前景,远眺是山县区域经济,前瞻是国内时事。走的是山区小路农场茶园,想的是县内规划各大战区配合协调,做的是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做好每一件小事,做实每一天工作,让每一个帮扶对象能够精彩地生活,而不是沉闷压抑无趣无味的生活。

杨家扒分场原有茶园面积600亩,因土壤比较贫瘠,茶叶产量低、效益不高。为解决这一问题,邀请县茶叶专家实地现场指导加强茶园管理和施肥,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条件;同时鉴于现有茶园规模较小,尚有可以建设茶园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先后扶持资金4万元,用于解决茶园管理施肥和用于发展新茶园400亩购买茶籽的资金不足问题。在积极帮扶发展茶业产业、打好基础的同时,积极帮助指导杨家扒分场培植全省“茶叶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主动向省、市科协、财政部门申报“基层科普服务行动计划”项目。

2017年为了落实中央1号文件“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精神,茶叶产业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从年初开始着手更新了3个茶叶加工车间设备,提升产品质量;二是新建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100亩,提升产业带动能力;三是对1000亩老茶园全部进行更新改造,挖掘生产潜能。上半年生产习武剑茶2100斤,集体实现销售收入150万元,带动贫困户增收85万元以上。随着综合农场茶叶品牌知名度提升和营盘山旅游开发的带动,该项目可成为农户长期稳定增收渠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