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6611|回复: 0

[原创] 又是一年高考季,说说那些曾经的“白卷英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7-9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十堰广播电台 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高考是一场旅途的终点,但对于许多人而言,高考同时也是命运转折的起点。

    2006年高考后,有个叫蒋多多的河南女孩,成了新闻人物。高考时,她故意违规,用黑蓝双色笔答题,把笔名“碎心飞魔”写到密封线外,在四科考卷的空白处写下共计8000余字的“控诉”,陈述高考弊端,抨击应试教育。

    当年,她以114分的高考成绩,还有惊世骇俗的违规,成了媒体竞相报道的叛逆考生。

    蒋多多的叛逆对抗,让她成为了小村里上报纸最多的“名人儿”,填报志愿的当天,她偷偷坐车出去打工,随身携带的200块钱很快花光,工作还没有着落。第一次知道现实残酷的姑娘,在对父母的愧疚和未来的迷茫中,一度绝望,甚至想到自杀。但倔强的她,终究挺过来,选择活下去。14年一晃而过。

      冲动叛逆的姑娘,如今也已三十而立。有人说,她高考后外出打工,远嫁他乡,很少回来;有人说,她重返校园,上了技校,漂泊在外;还有人说,她结婚生子,操劳奔波,和我们辍学后艰难打拼的兄妹并无太多不同。而她所在的那个乡村,她读书的那所高中,每年都有来自穷人家的孩子,通过高考这扇门,挣脱贫困和愚昧的束缚,在苦读和高考之后,用力书写命运的另一种可能。只是,她之后,依然有考生步她后尘。

  

曲鹞奇:当韩寒曾经主动高中退学之后,他靠着写小说在中国作家财富榜上排在前列。 韩寒的成功也影响着很多高中生,我记得十多年前在网上很多高中生也想走这条路----退学去写书。但是有一个老教育专家说,这些想退学去写书的孩子们,绝大多数并不是真的想写书,他们只是想尽其所能的回避高考,还有高中的紧迫的学习节奏。

  于是这些学生在内心里给自己设定了看上去很真实的虚假理由,写书、打工、甚至成为电竞运动员。就好像是一个可以回避高中以及高考的所谓剑走偏锋的道路一样,被高压之下的孩子们当成是救命稻草。非要试一试才能死心。只不过有的学生兜兜转转过了一年,甚至过了几年,又转回到高考这条道路上来。

     可能他们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试错之后,觉得高考和高中的学习节奏固然压力很大,但比起进入社会的所面临的压力来说,还算是可以忍受的。

   在我的咨询工作中,去年遇到一个20出头的男孩,高二时被老师批评了几句,一气之下退了学,然后出去打工,也能挣到一些钱,但是工作很累,在生产线上有时要干12小时,时间长了体力受不了,想换换工作,又苦于学历不高,职业发展很受限。在处处压力下,又回到老家,经过咨询,他还是走上了高考这条路。现在已经在武汉的一家学校里读大一了。

   我并不是想把这样的孩子当成反面教材,相反,我觉得我很佩服他们勇于试错的勇气。

      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的,现在高中的学习节奏和生活作息都很紧,学生们对高考的期待又过于高,这让很多孩子只想找一条别的路先走着,只要能避开高考和高中就好。于是这些孩子想通过探索别的路子让自己同样有前途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心理问题,而且是比较正常。因为人类趋利避害的的本能就是正常的。

    但为什么他们会交白卷、会放弃高考、会回避考试,其实是因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给高考赋予的意义太多了,高中时的人为的竞争太多了,高中生所经历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太快了。这无不给这些孩子们造成巨大的心理及现实压力。

   有的孩子还能找一些理由回避这个压力,还有的孩子自我要求比较高,他们不敢说放弃,只能咬着牙硬挺着,于是出现很多的心理障碍。例如考试恐惧、对学校环境恐惧、对家长的高期待厌烦、感觉前途无望等等。

  

远方:徐孟南。逞一时之快留一生之恨的叛逆少年。2008年高考后,有个叫徐孟南的安徽考生,为制造考0分的轰动效应,故意选择在答题卷上写下这样的信息:“我的名字叫徐孟南,我的考号是……我是蒙城二中的……”

     当媒体的聚光灯和叛逆的神光环快速褪去,家境贫困、兄妹四人徐孟南面对的,终将是一个农家少年粗粝且辛苦的人生。没有文凭和学历的他,辗转多个工厂和车间,组装广告箱,制造窨井盖,生产卫浴品……干遍了脏活儿累活儿,也在生活的磨砺中渐渐明白自己犯了什么错。2012年,徐孟南创办了名为“高考0分生”的网站,讲述那些高考0分学生的故事,更呼吁后来者不要重蹈他的覆辙,不要因为逞一时之快而留一生之恨。“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考零分。”

     始终和媒体保持互动的徐孟南,曾多次这样表达。2017年末,28岁的徐孟南下定决心重回考场。漂泊9年、已为人父的他,再次拿起高考复习资料,老老实实地当了回高考生。2018年3月,他参加了安徽省普通高校分类招生考试专场,并于当年5月收到了一所大专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从2008年到2018年,十年一晃而过。辍学,打工,结婚,生子,离异,命运再回原点,始终绕不开的是两个字——高考。只是,十年之间,那个叫徐孟南的中国考生,内心和认知已有太多不同。

    曲鹞奇:看到这样的新闻,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是个教训,应该用这个教训去警示那些对高考打退堂鼓的孩子们。让那些不重视高考的孩子们看看这是什么下场。但是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去把这个事当成教训,而是要分析一下,为什么接二连三的孩子对学习和高考会这么排斥,高中学习和高考到底对孩子们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我相信那些对我相信高考恐惧和排斥的孩子,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被新闻报道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我的咨询中,其中青少年的咨询最多,青少年咨询中,其中高中学生的学生的问题最多。高中生的问题包括:高考压力、学校环境适应不良、学校作息时间太紧导致厌学、还有家庭给予压力过大等。

    我去年接待一位高一女生,在医院诊断抑郁,在服药,这个女生的问题就是不能进校门,一进校门就发抖、冒冷汗。晚上做梦会梦到考试写不出来,或者是学校里有怪兽追着她。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女生其实成绩一般,但是家长托了关系把她送进重点班。在几次考试中,女生成绩一直处于下等,于是班主任说,如果成绩再无提升,就从重点班出去。女生觉得如果被赶出重点班很没面子,但是她成绩就是那个水平,和同学竞争又很吃力。于是就出现了抑郁症状。在家休学了差不多一年。

   还有一位女生,也是抑郁,今年高三。半年前因为成绩反复,出现抑郁,她说高中以来。每天6点起床,7点进到班里考试早自信,班里没有其他同学讲话,一直就是很压抑的写字的声音,下课后班里同学们也很少聊天,中午吃饭要按时间,之后睡午觉,下午上课、考试、做不完的题,晚上自习到将近10点。每两周才有半天休息,可以睡个懒觉。其他时间就是日复一日的机械的学习、吃饭、睡觉。她说一坐进教室就喘不上来气,回到家里,家长只会聊学习、考试。她感到心跳加速、逃无可逃。

   后来这个学生在高考前,一直在请假在家里学习,这两天她在参加考试。希望她的考试顺利。







远方:只是,当沉寂的蒋多多、重考的徐孟南,相继制造“高考0分”的轰动效应后,继续或平凡、或重来、或黑暗的底层人生。这给今日备战高考的孩子,敲醒怎样的警钟?我一个同样来自农村的同学陈丽,也历经高考的洗涤。至今,她仍在一条踏踏实实学习的路上,像大多数人那样过着平凡也珍贵的人生。正是这种来自基层、扎根普通的阅历,也对很多穷人家的孩子发出这样的呼声:对付高考的最好办法,就是战胜它。由于地域、政策和出身的差距,中国高考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依然是穷人家孩子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出贫困,走出愚昧,走到开阔之地的最佳途径。年幼的蒋多多、徐孟南对抗的,或许并不是高考,而是因成绩下降而无处安放的自己。当他们年长,明白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看清这人生就是不断努力的真相,他们终将明白:反抗的最高级,不是一味叛逆,而是征服。

曲鹞奇:高考制度是迄今为止,国家选拔人才以及学生们获得教育的最有效、最公平的办法。高考也是一个人获得发展资源的最省力的途径。这一点毋容置疑。

   昨天高考第一天,在外地发生了一件事情,一个男生走错了考试地点,警察都着急了,说可以开警车送他去考场,一些群众也催他要抓紧时间去考试。结果那孩子说:算了,走错地方了,就不考了。我不知道后来怎么样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孩子的走错考场,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阻抗。他在潜意识里是通过失误来反抗自己的考试,

    这些对高考排斥的孩子们,其实反抗的不是高考本身,他们作为17,8岁的青年,即使是再没社会经验,再不懂事,难道真的不知道高考的重要性吗?他们当然知道,至少他们在潜意识中是重视高考的。

不然也不会因为高考而出现那么多的心理障碍

    但是在行为上做出了交白卷这样的举动。其实反抗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家庭的高期待还有学习的快节奏。还有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在婚恋心理咨询中,我见过一些案例,一个女孩子几次恋爱,都被家长以条件不好而搅黄了,于是这个女孩不结婚了,在外面发展随便的两性关系。然后家长几乎跪求女儿,只要找一个自己喜欢就嫁了吧,家里再也不干涉了。这女儿当然知道婚姻的重要,但是她的婚姻被家里一再的控制之下,她选择用反抗来报复家长。

    那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有学生会把考试当儿戏,交白卷。其实他是在反抗考试背后给他施加压力的那个人。因为现在学生对考试的重视可能在一个正常的区间,而家长对考试往往会过度重视,这个过度的重视会以焦虑和控制的方式传递给孩子,孩子学习本来就辛苦,再说学习和考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但是家长比学生还要紧张,学生要承受来自家庭的另一份压力。反抗也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远方:孩子不怕犯错,但怕以身试错。有的孩子,出身底层,历经艰辛,自卑敏感,难免愤懑不平。但穷人家的孩子,因为穷过,因为不被善待,因为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天都来之不易,更要在人生关键时候,保持清醒,渐生智慧。蒋多多、徐孟南,故意违规高考后,在人言可畏和亲人疏离中,走上了更艰难、更凶险的那条路。他们忘记了:可供穷人家孩子选择的路,本来就不多。千万不要再人为地把自己的路走偏,走窄,走死。 失败的人生,不是考不上大学,而是放弃自己。  

      高考的意义,并非一个分数,一张文凭,而是穿过考场和煎熬,历经那年的黑暗和锤炼后,你以更加强大的内心去迎接余生那一场场不可预测的考试。所以,高考是一场炼狱。又该如何调整心态?

曲鹞奇:

第一、家长没有必要总是强化一个显而易见、理所当然的事情。

     往往一个被过度强化的东西,例如不许迟到、不许吐痰、不许谈恋爱、一定要好好学习等这些禁忌和必须,就像一种无形的控制。  但恰恰是被提了无数遍的被强化的东西,让孩子觉得厌烦和控制。人的本能是趋利避苦的,当这个厌烦达到极点,孩子就会觉得好好学习难道真的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吗?那为什么一件正确的事情让人这么紧张和焦虑呢?于是孩子就会在潜意识层面努力寻找这件事的没有意义的证据,来反抗控制、反抗家长。所以家长说太多正确、无法反驳的“废话”,其实也就是想向孩子传递焦虑。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会觉得是自己出现了问题。于是焦虑产生,但是家长又消化不了这个焦虑,于是用“正确废话”的方式传递给孩子。

或者当一个确凿的明确的事情被强化了很多遍,反而就淡化了这个事情的明确性。例如有这么一个笑话,有人问蜈蚣,你走路时先迈哪条腿,蜈蚣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结果一思考,反而不知道怎么走路了。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你在写字时,会很本能的写出来,如果你长时间盯着这个字看,会发现越来越不认识这个字。  



第二、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命运承载到孩子的命运中。

有的家长把自己的命运与孩子的命运强行捆绑在一起。例如家长会说:孩子只要好,我就好,孩子如果在学习上出现差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这句话从表面上看可以感觉到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重视。但是孩子会认为,学习这个本是我自己该负责的事情。但是家长用生死来威胁我,如果我学习,家长就好;如果我不学习,家长就会死。这是何其巨大的压力啊。孩子不得不担负母亲和整个家庭的期待,这种额外的重量就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压力。

     最极端的情况是,孩子觉得自己的命运被家长操纵了。那么孩子也用不学习来操纵家长的命运。你天天给我压力,我也给你点儿压力。

      

第三、这是我的事情,你却指手画脚,那干脆我不做了,你来做吧!

我认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还有动力性问题。不是因为家长放任不管,而是因为家长管得太多。我看到有一些社会名人,以及有成就的人在回忆自己学习的情况,他们的家长会给予孩子生活上的饮食起居的照顾,当孩子有疑问的时候也会答疑,给予建议。但除此之外很少去过度的监管孩子学习,控制孩子应该做哪一科的作业。这可能会让孩子觉得学习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重要的事情。于是孩子会出于自己的动力去进行学习。如果家长在学习的事情上控制太多,孩子就会觉得:其一、这个事情好像你比我更在乎,如果我去做这个事情,其实是在为你做的。那么孩子内心当中最自然而然的学习动力就被破坏了。

      其二、孩子会觉得如果学习的事情是在为家长做,那么家长就会为自己的学习设定一个标准。家长会评价好和坏。本来就是应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到头来却被家长评头论足。这是我的事情,你却指手画脚,那我就懒得做了。反之,如果孩子认为学习的事情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学的好坏只有他自己评价,他就不会经受那么强烈的内心负担。

第四、被控制学习的高中生,即使高中抗住了压力,大学也可能会出现问题。

有很多在高中时认同父母的控制和监督,即使考出了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大学中也会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况。因为父母的监督突然消失了。这个孩子马上容易松懈下来,于是在大学中谈恋爱上网,旷课便成为了常见。

    有人会说,难道就不管孩子学习了吗?错,一定要在小学前期,甚至幼儿园时期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因为对小学生来说这是习惯养成的时候,他并不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也没有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小学的时候应该从严养成习惯。当孩子的习惯养成了,高中时要适度的放松一些。那孩子就有独立学习的空间,孩子就会觉得他必须得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END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