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378|回复: 0

「改革开放40年」衣着变化折射40年生活巨变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20-11-5 15: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40年」衣着变化折射40年生活巨变-1.jpg




        如今,各大商场内的服装琳琅满目,极大地满足了市民多元化的需求。

秦楚网讯 (十堰晚报)文/记者 袁伊璇 图/记者 吕世银 报道:服装是一个时代变迁的重要符号。40年前,车城十堰的街头满是黑、褐、蓝色“制服”,工厂里统一发放的工作服可以穿上好多年,成千上万人穿着同一款服装,年复一年一个样式。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如今,从一衣多季到一季多衣,从蓝黑到多彩,从中山装到喇叭裤、牛仔裤,到后来潮流按月更新、稍纵即逝,再到现在的个性化原则,改革开放40年来,车城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可以透过衣着的变化来找到最直观的答案。

40年前:一套工作服能穿好多年

        “改革开放之前,无论男女老少,衣服的款式都差不多,基本上都是深色的。”今年81岁的宋满江从衣柜中的小盒子里拿出一沓黑白照片,上面的人物几乎都穿着一样款式的衣服。40多年前,宋满江和爱人带着3个孩子从东北来到十堰,一家5口一到十堰,便去影楼合照留念。“早就记不清当时穿的是什么料子的衣服了,但应该是黑色的衣服,小女儿的衣服颜色稍浅一些,但那个年代好像都是黑色、蓝色和褐色。”翻看家里的老照片,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有些感慨。

        宋满江告诉记者,当时他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现东风公司)的一家分厂工作,每隔两三年,厂里就会发工作服,秋冬两套、春夏两套,这样的衣服一穿就是好多年。“当年所有人上班都穿工作服,工作服的质量挺好的,每到上班的时间,所有同事都穿着蓝色的工装一起往厂里走去,浩浩荡荡的,像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宋满江一边说着,一边在衣柜里翻着,找出了一件当年的蓝色秋冬工作服,这件棉袄样式的工作服,外侧的布料是湛蓝的,保存比较完好。宋满江的老伴儿告诉记者,虽然现在衣服多了,旧棉袄早就不穿了,旧衣服也处理得差不多了,但唯独这件工作服被保存了下来。每到冬天,宋满江靠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还习惯在膝盖上搭着这件棉袄。对他来说,这件衣服能勾起他太多的回忆。



「改革开放40年」衣着变化折射40年生活巨变-2.jpg




        上世纪80年代初,买布做衣服还需要布票。

上世纪70年代:衣服改了又改继续穿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罗美华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家里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比我大5岁、一个比我大3岁,我记得小时候我和二姐总是穿大姐穿不了的衣服,大姐衣服也不多,所以二姐偶尔还能有新衣服穿。”罗美华说,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家家都是如此,大点的孩子穿小了,小点的就接着穿,直到衣服再也没人能穿,还要裁裁剪剪做点儿别的小东西。

        “我的小毛衣可以说是‘一件衣服穿多年’,记得6岁那年,我妈去商店买了几两毛线,给我织了一件红毛衣,第二年的时候袖子短了,就用我姐姐旧毛衣拆下来的毛线给接了一截袖子,再过两年衣服小了,就整件拆了重织。”罗美华说,小时候感觉每到晚上,母亲不是给小女儿织毛衣,就是给大女儿拆毛衣。“虽然是用旧毛线织衣服,但母亲也格外细心,总是把最新的毛线织在领口、袖口和衣服的底围附近,这样的话,毛衣外面穿上棉背心就看不出来是旧衣服了,到最后的旧毛线总会变成穿在里面的毛线裤。”

        在罗美华的记忆中,她和姐姐们总是在过年的时候才有新衣服穿。在春节前做好新衣服后,一定要藏在衣柜里,等除夕守岁的时候再拿出来穿上。“如今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哪怕现在衣食无忧、想买衣服就买衣服,但每到过年的时候也要一家人一起去买新衣服,开开心心地穿着新衣过年。”罗美华笑着说。



「改革开放40年」衣着变化折射40年生活巨变-3.jpg




        上世纪80年代末,企业职工表演时装秀。

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衣服太“扎眼”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十堰人的服装色彩开始悄然改变,不再是之前那种黑、褐、蓝色,而是变得五彩缤纷。当年,受影视剧的影响,一些年轻人戴上了太阳镜、穿上了喇叭裤。“当时家里人是看不惯这种打扮的,只能偷偷地穿,藏在单身公寓,从来不敢穿回家。”市民何女士回想起那个年代的故事感慨颇多。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肖冬梅正在上高中,她的两个哥哥都已经参加工作。“我二哥那时候每年都会出去旅游,北京、上海、广州都去过。每次旅游,他都给我带回最流行的衣服,我到现在还记得一件嫩黄色的衬衣,上面有白色的圆点、小V字领,领口袖口有波浪飞边。”肖冬梅边说边比划,那是当时全校最好看的衣服,周围没有一个同学有这样的衣服,同学们羡慕不已,但父母觉得衣服太“扎眼”了,不让她上学的时候穿,只能放假的时候在家穿。

        “那个时候可没有‘撞衫'这个概念,大家看到最新潮的衣服都争相模仿,扎堆去买。”肖冬梅想起当年的泳衣,“最开始泳衣都是妈妈用缝纫机做出来的,后来有连体的、带松紧的泳衣,我们叫‘蛤蟆皮’,再后来才有分体泳衣。大家穿的样子都差不多,不像现在这样,衣服的种类多得都叫不出来名字了。”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服装样式逐渐多元化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开放,穿衣打扮开始讲求个性,服装的款式和色彩更加多元化,突出个性成为了一种新时尚。

        十堰街头的姑娘们穿着打扮越来越靓丽,夏天的小吊带、露脐装、裙裤、七分裤以及各式各样的裙装、披肩,数不胜数。冬季也毫不影响服饰的多彩,各色大衣、羽绒服搭配着颜色鲜艳的围巾、样式逐年翻新的帽子和小短裤、长皮靴、翻毛皮靴,不断推陈出新。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限,衣服的数量和款式比较少,衣着穿戴以实用为主、以遮体御寒为主要功能。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买布料做衣服变成了逛街买衣服,商场里各式各样的服装逐渐变得琳琅满目,人们选购衣物不再追求衣物的本身功用,而是融入更多的审美因素,对穿衣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个性化搭配。

        进入新世纪后,以往开遍街头巷尾的裁缝店慢慢落寞下去,随之而来的是更发达的成衣店。快速发展的十堰更加开放、时尚,服装也冲破了季节和式样的束缚,在一年四季、各种场合装扮着爱美的十堰人。公园路、五堰街,沿街可以看到各个品牌的时装店、专卖店,每家店的橱窗都夺人眼球。不仅是千人千款的女性服装,男性服装的专卖店也比比皆是,经典男装、休闲男装、运动男装,为男士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淘宝、唯品会、京东商城等各种购物平台日臻完善,各国潮牌涌入人们的视野,潮流买手直播时装周最新动态,身处各地的人们和最新流行之间只隔着一块显示屏,十堰人的衣柜在这样的大形势下自然更加丰富,手指轻轻一点,最潮流的衣服便“飞”到身边。

        改革开放40年后的如今,无论是年轻人、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家家户户的衣柜几乎都已经满满当当,随时添置新衣服已经司空见惯。如今,走在十堰的大街小巷,行人的衣服越来越时尚,越来越有味道,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随心,装点着这座越来越繁华美丽的城市。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