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在家,长时间朝夕相对,让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升温,但也让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问题凸显。这不,现在学校又延长开学时间了,孩子在家上网课,让很多家庭的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这期间甚至还不乏亲子矛盾激化,出现极端问题的个案,比如,3月5日,湖北十堰一名家长因儿子上网课不认真发生争执,报警称被“家暴”,3月3日,河北石家庄一名男孩因不好好上网课,被父母批评,跳楼自杀……
心理专家认为,亲子关系矛盾的常见原因,在于很多时候,不是事情本身没法沟通,而是家长和孩子沟通时,夹杂着很多情绪, 让问题扩大化。
*家长因疫情产生负面情绪,容易转嫁给孩子
其实,父母不是神,就算是平时,面对生活和育儿问题带来的压力,也难免衍生出各种负面情绪,如今,再加上疫情,带来了担忧、恐惧、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叠加。若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得到消化和平息,就会很容易转嫁给孩子。
主持人李小萌曾在自媒体上分享过自己在疫情初期除夕夜晚上,和自己的女儿之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她说,除夕夜,饭菜做好后,端上桌,让女儿过来吃,没想到,女儿却因为鸡翅没按照她的口味去做,闹别扭哭泣,不肯吃。
她当时就火了,训斥女儿说:“你知不知道,现在你还能好好呆在这里吃饭,有多么幸福,你知不知道现在有多少孩子,因为疫情和父母分离?又有多少人,不能坐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饭……”
但平静下来之后,她反思自己刚才对女儿发火,其实是因为自己在疫情信息的轰炸下,变得焦虑难安,所以把孩子不吃饭这件小事,当成转移情绪发泄的出口。
*疫情居家,家长紧盯孩子的问题,容易变得焦虑、烦躁
此外,疫情居家,长时间和孩子相处,让很多父母更容易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若这时,家长紧盯孩子的问题,就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
特别现在孩子都在家上网课,将原有的“师生矛盾”也转移到亲子矛盾中去,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上课和做作业不认真、做事拖拉、喜欢玩游戏等现象时,就会烦躁、焦虑。
再加上人类大脑机制自带负面偏见,喜欢选择性关注负面信息,这也使家长更容易看到孩子的消极表现和缺点,越看孩子越不顺眼,让亲子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那么,父母怎么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利用疫情期间的相处,让亲子关系良性发展呢?
1、不要紧盯孩子的问题,趁机发掘孩子的优势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说,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大人的问题。很多父母,都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紧盯孩子的问题。
其实,真正舒服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平时能和孩子聊得来,玩得到一块, 而在关键时刻,还能当孩子的向导和榜样。
有很多家长本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就很少,但是一和孩子呆一起,就紧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问题,孩子做什么,他都能挑出毛病,都要批评和唠叨一番,结果孩子不开心,自己也纠结。
其实,好不容易和孩子有时间呆在一起,我们不妨多花时间来发掘孩子的优势。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主席莉·沃特斯认为,养育孩子,需要用优势教养的思维来进行,多维度发掘孩子身上的优势。
但很多父母就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怎么行,琴棋书画等特长也没有,多少感觉有点沮丧,才会越看孩子越不顺眼。其实,每个孩子有优势和特长,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
这些优势和特长包括身体上的、智力上的、社交方面的、技术方面的、或创造力方面的,甚至品质方面的。而光是品质方面的优势,就包括100多种,比如,勇敢、真诚、乐观等等。
所以,当家长因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问题而懊恼时,不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说不定就能把问题当成改善亲子关系的契机,引导孩子把劣势发展成优势。
比如,最近,疫情期间,家长群聊得最多的问题之一,恐怕就是孩子爱玩游戏这个话题了再比如孩子在家喜欢玩游戏,消极看来是孩子懒惰不上进;
但积极看来,是否预示着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家长对他的陪伴不够?这正好是督促家长改进的信号。
再比如,有家长说,最近宅在家,发现孩子老是和自己顶嘴,让自己下不来台。其实顶嘴这件事,消极看来,是孩子跟父母对抗,挑战父母的权威,若换一个思路来看,其实是孩子思维灵活、敢于挑战权威的表现。
所以,当发现孩子有问题时,父母着急指责、评判孩子时,就要警惕了,先想想自己有没有问题。
然后,不妨用优势教养的角度去看问题,说不定就能发现孩子的优点,因势利导,为孩子未来增加一个脱颖而出的机会。
2、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唠叨
有网友贴出了这样的段子:
抗疫在家,孩子的一天:挨骂起床、挨骂吃饭、活动/学习挨骂、挨骂睡觉;
抗疫在家,家长的一天:起床骂孩子、骂孩子吃饭、 辅导作业骂孩子、 骂孩子睡觉。
虽然是吐槽和戏谑为主,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间,亲子关系之间相处的常态。
孩子从起床、吃饭、睡觉、作业,方方面面家长都能看出问题,无时不刻不受到责骂,相信这样的生活,没有谁会开心。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网友说,小时候,我爸爸常年在外,轻易不回来,但一回来,就是挑我各种不是,此外就是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其实,我感受不到他的爱。
其实,孩子真正需要的是陪伴,不是打骂和唠叨。陪伴,可以是跟孩子一起愉快做任何事。
比如,想让孩子认真上课、学习,就自己以身作则,主动给自己和孩子各自制定一张日常学习、运动计划表,然后陪着孩子按部就班进行,总比不停地唠叨和指责要好得多;
又比如,也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玩耍。而疫情期间,跟孩子们玩游戏,既能给孩子带来欢乐,又能增加亲子感情,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你看,明星汪峰在宅家期间,就把自己当人偶,让醒宝给自己装扮,在头上夹满各式各样的发卡;
而只因为吴所谓和弟弟说想看动物,吴京就把自己装扮成一头大象,笨拙移动、扬鼻,那种滑稽的样子,逗得人捧腹大笑。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不知不觉与家长更加亲密,而家长因疫情产生的恐慌和焦虑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3、当父母感觉自己情绪不佳时,请真诚和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当自己情绪不佳时,会碍于身份,在孩子面前憋着,独自承受。但是情绪是藏不住的,即使不爆发,也会被敏感的孩子察觉。
武汉有一位开出租车的单亲妈妈,长期以来,都只能自己带着孩子出车,即使在疫情刚开始那些天,迫于生计,也是如此。
这位妈妈说,因为每天的生活压力,以及疫情带来的担忧和恐慌,她曾一度心情十分低落。
但4岁的女儿,却时常能读懂妈妈的心事,每当妈妈心情低落时,她都会安静下来,并帮妈妈揉腿、捏肩膀,并说,妈妈不怕,有我陪着你。
你看,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懂事和敏感,即使只有4岁。所以,当我们情绪不佳时,尤其是要发怒时,为了避免自己伤害孩子,不要硬憋着,不妨跟真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目前的心境,孩子知道后,就会以和自己认知水平相对应的行动,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理解和帮助。
武汉武昌一名医疗队队长的儿子,是一名6年级的小学生,本来在今年春节前得知爸爸要支援武汉,不能回家过年时,本来还在因为爸爸管不着自己而开心。
但当他看到妈妈每天都在发愁,才知道妈妈每天在为爸爸担心,后来在电视采访画面上认出在接受采访的爸爸,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每天在方舱医院担任医疗队队长,每天都会直接很多病人,随时都会面临感染的风险。
知道实情后,他开始认真按时学习,还主动帮妈妈做家务,照顾弟弟和爷爷奶奶;此外,他还给爸爸写信,让爸爸放心工作,他们等他平安回来。
所以,当父母坦诚和孩子沟通后,也许就会发现,孩子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不懂事,他甚至会瞬间长大许多,用自己柔弱的肩膀,为你分担他力所能及的责任。
4、为自己“畜杯”,储备能量,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
“畜杯”,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博士提出的理论,他认为父母在爱孩子的同时,也需要关爱自己,每当感觉自己情绪不佳,要先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开来,给自己“畜杯”,以防把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甚至伤害孩子。
“畜杯”的最有效方式是倾诉,比如,可以跟自己的邻居、好友建立一个育儿交流群,在这里可以相互交流疫情期间育儿的经验,也可以吐槽安排家人一日三餐生活的不容易、指导孩子上网课和做作业的纠结、“猪队友”的不给力等等。
此外,可以和队友商量好,轮番上阵,保证每天给自己一两个小时,可以追剧、运动、培养琴棋书画厨艺的爱好等等,完全把焦点从孩子身上转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关键是要舍得放手,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很多妈妈抱怨疫情以来一日三餐帮老公孩子做饭的单调和繁重,但我朋友圈有一位宝妈却不同,她天天在朋友圈晒美食图,在疫情以来,她每天用有限的食材在家变着花样给孩子做早餐,每天不重样,现在已经坚持了30多天了。
别小看一日三餐,疫情当前,一粥一饭,都关乎着家人的健康,所以,把饭菜做好,让家人吃得营养健康,吃得开心,其实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事。
宅家期间,封闭压抑的空间里,需要更多的变化和亮色,更多的爱与宽容,而这一切都依靠父母去给孩子营造。
不好的父母,会让亲子矛盾更突出,亲子关系更糟糕。而好的父母,则能利用这段时间,更好地了解孩子、关心孩子,练习如何有效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锻炼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控制能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让亲子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让亲子之间更亲密,更和谐。关注@艾羊育儿,共同关注育儿问题。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