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阳、十堰汽车产量
襄阳:2017年汽车产量278949辆,尼桑、英菲尼迪品牌产量169588辆,同比增幅27%;新能源汽车32346辆,同比增幅105%;总产量311295辆。
十堰:2017年汽车产量620700辆,同比增幅10.8%;改装车132172辆,同比增幅7%;总产量752872辆。
上述数据来自湖北省及两市统计部门,襄阳没有明确商用车占比,但从总产量中剔除新能源汽车、尼桑和英菲尼迪品牌后就能得知其细分领域产量。十堰公报中指出的汽车产量分为两个类型:汽车、改装车,由此可以判断新能源汽车分属于这两个类型。
襄阳汽车产业格局依旧是以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为主
2017年10月,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标准创新联盟在襄阳成立,标志着全省力推襄阳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伟大创举。2015年提出创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以来,全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已占据湖北七成以上份额,国内名列前茅。
2016年襄阳规模以上汽车产业产值2160多亿元,该市力争“十三五”期间将汽车产值提升至4000亿新高度。
中国卡车之都名不虚传
2017年,十堰市汽车产业产值再创新高,达到1407.4亿元。预计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产值迈入2000亿级。
十堰是中国第一、世界前三大卡车产地,已达到85万辆商用车产能,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已授其为中国卡车之都荣誉以示表彰。
同是全国汽车产业十强的兄弟城市,全国罕见
同饮汉江水的襄阳、十堰两座城市中心城区相距不足160公里,在几十年前他们还属于同一地区,修建丹江口水库时,襄阳地区还曾出动大量民工,正因这血浓于水的“兄弟”情意,襄十两地共同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
湖北奋力发展汽车产业,近一半的城市建起了汽车产业基地
襄阳、十堰汽车产业均源自1969年成立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于经济时代的空前发展,东风汽车产能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下受到制约,国家层面于1983年开创襄阳平原地区基地,由此开启了二汽鄂西北生产合资品牌小汽车的历史,从此襄阳逐渐由卡车领域向乘用车扩展,时至今日再度扩展并成为全国率先进军新能源产业的汽车名城。
两市汽车产业都已经历了寒冬并迎来了春天。十堰紧随襄阳身后开展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等多用途汽车格局,而襄阳在其强项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大卡车和改装车项目。
分工合作,共谋发展
多年前,湖北省对各汽车产业城市都有明确定位,即十堰主抓卡车、军用车,襄阳汽车全业态多元化,随州特种车、改装车,武汉乘用车。
后来的某一年开始,武汉建起了商用车基地和挂车基地,十堰兴起了微型车和乘用车,除了随州汽车产业定位几乎“原地不动”,这几个汽车名城都有跨领域扩张之举。为了全域均衡发展,宜昌、荆门等地也建起了汽车制造基地,其中荆门还喊出建设全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
全省兴起汽车产业化,个别新兴汽车城提出短期内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链
在汽车产业即将饱和的新时代,湖北省几乎有一半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钻进了汽车行业。
截止目前,湖北省拥有汽车产业链的城市有8个,分别是:武汉、襄阳、十堰、随州、孝感、宜昌、荆门、黄石。
2016年10月16日,荆州提出打造湖北汽车产业“第四极”。
2016年12月18日,天门专用车项目投产。
2017年7月1日,黄石首辆汽车整车下线,预期汽车产业园年产值将超过千亿。
2018年1月12日,总投资高达202亿元的汽车产业园在黄冈奠基。
2018年4月12日,野马汽车第四个基地落户咸宁。
2018年8月17日,孝感大中型客车生产基地签约完成,三年内还将达到3万辆物流车产量。
2020年左右,预计湖北省汽车产业总产值突破20000亿大关
武汉计划汽车产值达到7000亿襄阳计划汽车产值达到4000亿十堰计划汽车产值达到2000亿黄石预期汽车产值突破1000亿荆州目标500亿,若吉利汽车产业链的落户,产值可能翻倍式增长
仅上述五市目标值就已临近或超越15000亿,还有宜昌、荆门、随州、孝感等市一同发力,湖北省汽车产业产值达到20000亿只是时间问题。
湖北全省共有十七市州,除神农架以外几乎每个地方都有汽车或汽车零部件厂商,而明确将汽车及零部件当作支柱产业的保守估计有八个,占比全省地州的一半左右。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