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中汽协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54.2万辆,同比增长176.6%,产销连创新高。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大方向、行业的新生力量,近年来引得一众传统车企纷纷入局,而与之密切的产业布局也成为各城市“抢夺”的对象。
站在“风口期”,西安同样给出了下一步行动方案……
产业规模居前列,首提2030年汽车电动化
<hr>前不久,西安市政府官网发布《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将西安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产业发展实现“一跃升四突破”。
另一点,即是引发热议的“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汽车电动化”,有媒体对此称之为全国首个提出该目标的城市。
具体目标看,到2025年,西安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汽车制造业的40%以上,产销规模稳居全国前列;整车及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汽车品牌,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市场认可度高、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多元化的西安新能源汽车制造品牌。例如,小米集团加入造车阵营,尽管最终选址北京亦庄,但面对网友询问时,西安市有关方面起初也对外表达出“紧密对接小米造车项目”的态度。
公共领域汽车全面推行电动化,使绿色交通体系取得新突破。明确2022年起,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全部实现纯电动;到2024年,现存非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基本完成淘汰或退出;到2028年,非纯电动网约车全部完成退出。
穿梭西安街头的纯电动出租
引用最多的“全面电动化”,表述为“十四五”期间,新增注册汽车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提高,力争到2025年保有量达到50万辆左右;鼓励私人领域推广使用,个人购置汽车中新能源占比50%左右;提升重载货车、工程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力争到2030年全面实现电动化。
相应配套基础建设方面,到2022年新建成投运集中式充电场站200个、充电桩10000根。力争到2025年建成投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350个、充电桩20000根。
目标“新能源汽车之都”有何底气?
<hr>西安有着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想法,绝非不切实际的空谈。
早在5年前的2016年,省级层面就率先提及将陕西打造成全国重要的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市级紧跟出台《西安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西安市汽车产业链发展推进方案(2018-2025年)》一系列举措。
再至2019年底,把经开区、高新区、西咸新区定位为3个汽车产业集群,加快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动传统汽车向高端、节能方向迈进。
西安工业走廊产业布局
成果答卷由数据说话。今年前三季度,陕西省汽车产量52.5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14.1万辆,同比增长254.5%,高于全国65个百分点;现有和在建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可持续发展大有可为。
同时多项政策的合力助推下,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成势,形成了以比亚迪、吉利、开沃所组成的新能源汽车矩阵,成为千亿产业集群之一,促成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地。
吉利西安制造基地
以新能源企业“扛把子”比亚迪和“追赶者”吉利为例。
前者落户西安18年来,初步形成全产业发展格局,成为除总部深圳外的第二大工厂,仅新能源汽车日均产量接近2000辆,将实现年产60万辆目标,带动刀片电池项目新增产值30亿元,各工业园年产值有望在两年内突破千亿元大关。
后者西安制造基地今年正式投产启用,已完成其全新车型“星越L”的第3万辆整车下线,该工厂为现阶段吉利智能化程度最高的项目,具备同时生产燃油车、电动车、混动车三种形态条件,初期达产后规模可至年产10万辆乘用车、年产值约400亿元。
三星环新动力电池项目
此番助推高质量发展文件中,悦君发现“比亚迪、吉利、陕汽、北汽、法士特”等企业被直接点名多次,表示支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标准化建设,引领行业发展。
同时显现的短板也需看到,尽管整车生产规模日渐扩增,但本土零部件企业规模小且分散,较低的配套率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像是特斯拉为何能够落户上海,政策给予、物流运输是一方面,另方面则是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于西安而言,这在一定程度上掣肘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部分城市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及保有量 制图?悦西安
好在《意见》同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集聚发展明显增强”的目标——西安吉利配套园、比亚迪30G瓦时汽车电池、三星10G瓦时动力电池、渭南汽车动电池基地、铜川达美300万只铝轮毂等一大批配套项目陆续将投产,供应链配套能力大幅提升。
多城争夺新能源制高点
<hr>西安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西部工业中心,过往由于在汽车产业领域的起步较晚,没有抓住汽车风口。遗憾过后,在如今多方加持下,西安汽车制造业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上,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似乎更能决定一座城市的上限和下限。
而汽车工业作为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行业,具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集约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就业容量大等特点,长期以来都是各大城市竞相争夺的工业明珠。
蔚来汽车合肥工厂
我国传统知名的“汽车之城”包括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广州、十堰等,“新能源之城”更是有着上海、深圳、合肥、西安、武汉、青岛、南京等诸多竞争者,从各自对外释放出的产业发展计划不难看出,个个“野心勃勃”。
拥有特斯拉超级工厂的上海,喊出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年产量超过120万辆的宏大口号,对优秀新能源人才直接开出“立马落户”的诱人政策。成功“押宝”蔚来的合肥正逐步扩大“朋友圈”规模,相继实施江淮大众、江淮蔚来、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0亿元,涉及120家企业。
南京、青岛等城市也都给出清晰的产业目标规模,从而带动整体汽车产业链集聚。
“十四五”多城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 制图?悦西安
对于每一座争抢风口红利的城市,成功引进新能源汽车企业,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顺应东风,已具备一定竞争力的西安,能在这样的过程中取得怎样成绩,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