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842|回复: 0

武当神韵:《问道武当》第四集《寻访仙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5-19 12:5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无数次追寻以失望告终后,朱棣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仰慕之心。 对于武当来说,一个道人能受到的最高礼仪莫过于此了。 如今,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遇真宫将面临被淹没的危险。文物部门正全力以赴测绘勘探,寻求一种对世界遗产更合适的保护方式。 坐北朝南的遇真宫,地势平缓。这本是道家梦寐以求的宝地。辉煌时宫里共有二百余间殿宇道房。然而,1935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山洪,百余间华屋被淤土埋没,变成一片平地,只留下山门内一座四合院式的古建筑,专为接待各方挂单道士和客人,道人称它为“前宫”。 至今,崇台遗址仍埋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唯有赭红色的宫墙依旧矗立。 广场东西对称而立的石门分别为东华门、西华门,是东西两宫的大门。 龙虎殿内空落落的真仙殿等了 六百多年,始终没有等到仙人的造访。 湖北武当文化研究会会长 杨立志:

张三丰是从来没有当过官的。他也不把官职看得非常重要。他有一首诗里边写:笑比黄冠趋富贵,更无一个是知音。说笑那些道士,都去朝着富贵去努力,没有一个跟我是知音。我是把富贵视如尘土的。那么张三丰更接近于老子的这种视富贵如尘土的人。这种思想,他是一个真正的隐仙。

武当山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贻赐仙像》碑,它是公元1477年由河南南阳府邓州信士铸造。这块碑上,详细记录了明英宗封赠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的原委,这是对武当道人的最高封号。史料记载,自明太祖朱元璋开始, 二百多年的明王朝皇室从未放弃寻访张三丰,但始终未见真人。

中国社科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王卡:

大张旗鼓地寻找张三丰,跟他大张旗鼓地修这个武当山一样,也是为了宣扬他这个政权是得到玄帝保佑的。一个合法的政权,因为一直找不到,所以就一直找着,一直找下去。

明初,由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余人来到了武当山,他们奉张三丰为祖师。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武术派逐渐形成,它和少林武术一起,奠定了中华武术“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地位。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张继禹:

张三丰这个人呢,应该说是对武当道教的传播起了一个。尽管你看我们现在从正史上看,没有看到他真正在传播。这个武当道教,但实际上他是从另外一个方面,通过他,使武当的道教得到了一个更大的传播。

公元2005年底,武当武术被纳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博物馆特意为这位武学宗师设计了一面太极墙。无论太极拳随着时光的流逝怎样演变,张三丰所创立的这些最基础的招式已成为太极拳的精髓所在。这座大山用另一种方式永远的记住了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武当道人。

(纪实段落同期 袁师傅用英语教外国学生习武)“好了,开始。胳膊像这样往回。是这样,别忘了这儿。脚要站稳。推,我们慢慢往前推。 压,往下压。胳膊别直着。继续。”

庄子说,阴阳为之道,阴阳演化太极。古老的中国文化衍生出一门意蕴悠长的拳法。它的追随者从古至今,超越国界。阴阳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中国文化具象的表现。在道家眼中,“太极圆”是世间万物最本质的运动轨迹,也是自然周而复始的永恒主题。这些“圆”的运动,既表现出一种力的柔韧含蓄之美,又蕴含着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无论内功心法,还是姿态体式,武当内家拳法都给人以仙风道骨的飘逸之感和唯美享受。 如今,全世界有将近 五亿人练习太极拳,它被称为强身健体的最好武术门类。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商传:

张三丰实际上就成为武当道教的一个偶像的人物。而不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我觉得也是这样。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历史人物,他是一种文化现象。有的历史人物不是,有的历史人物他是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比如像诸葛亮,像刘伯温、关公,都形成一种文化。张三丰虽然比不了他们这么高的这种民间的地位,但是他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的这样一个代表人物。

无论寒暑,紫霄宫内总有道人修习武功心法。沉寂在太极的玄妙之中,意由心生,神游天地,时空仿佛自由穿梭于千百年间。

踏雪而来,无数的追随者寻求一种永恒的逍遥。仙人的身影已经远去,但寻访的脚步仍在继续……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