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047|回复: 5

五里墩、三门、牛形山、花果山……老地名里藏着多少株洲老故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 20: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株洲晚报 记者/伍靖雯
五里墩、三门、牛形山、花果山……这些散落在株洲大街小巷的老地名,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现如今,也许老街不再、老地名已改,但仍吸引着不少年轻人去打卡拍照,甚至专门拍摄视频。
这次,就让我们从株洲这些有趣的老地名里,探寻背后的故事。
株洲的地名,能从一数到十
▲株洲全市有200多个地名与动物相关。记者/伍靖雯 摄

株洲的老地名,有不少与数字结缘。除了五里墩、三门这类大家耳熟能详的,实际上还有不少,最起码能从一数到十。
比如:一心、二铺、三门、四方、五里墩、文化六村、七里、八团、九渡、十都……这些地方有的位于老城区,有的在乡镇,说起这些老地名,有不少大家可以轻松对应他们所在的位置、背后的故事。
比如五里墩,元朝时这里称为五里堆,因唐末五代初,株洲县白关镇设军事驻兵,从白关驿到株田铺递铺约10里,中间刚好五里的地方有一个圆罐状的土堆,故名“五里堆”。株洲市地名学家彭雪开考证,元末明初,当地汉人响应义军陈友谅军队的号召,展开杀“鞑子”(当时对蒙古人的蔑称)活动,当地蒙古官员被杀之后,建一座莲花庙在五里堆村头山嘴上,从此民间便改称为五里墩。
再比如八团,是位于茶陵县的八团乡。《湖南古今地名辞典·茶陵县》记载,八团袭清代基层政权旧名,是因清政府在此地设有八个团防而得名。
靠山吃山,不少村镇的老地名,便与农业挂钩。比如株洲县的八斗村,相传这里曾有水田,产谷八斗,当地由此而得名,芦淞区的七斗村也和此类似。
和动物相关的地名,全市约有200多个
说起株洲的老地名,曾有读者评论,“和动物相关的真不少,光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株洲的生态环境很棒。”
此前,我市湖湘文化志愿者协会成员仇民主整理出一份以动物命名的株洲地名录,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水里游的,不少都出现在株洲的地名中,初步统计全市约有200来个“动物地名”。
比如,说起动物,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大概是天元区的牛形山路,这得名于附近的牛形山。
相传,现在富景园小区这边土地,曾经是一座小山,其形状酷似一头卧倒的水牛,牛头朝北,两边的犄角朝一东一西的方向牛尾朝南,故而得名牛形山。不过,如今这里早已看不出民间传说中的模样,原本的牛形山小学也搬迁至对面,换名泰山学校。
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便是位于石峰区的白马垅社区,这里有个白马村,附近有条白马路。但说来有趣,这里并非是因饲养白马得名,却与吴三桂有些联系。相传,当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白马垅与反清起义军发生激战,打仗过程中,吴三桂所骑的白马跌入岩下摔死,马的鲜血染红了一丘田。后来,吴三桂为了纪念他的坐骑,就把白马殉难的这个地方取名为白马垅。
此外,株洲还有龙头铺、叫鸡岭、鸡头塘等等老地名,大多因周边地形、建筑等与动物形似而得名。比如鸡头塘,当地居民流传,是因为这里曾有一口形状似鸡头的大池塘,故而得名。
相关新闻
株洲地名之最
最“豪气”的地名——钻石路
从新华西路出发,由东往西方向到一丁字路口,右转便进入了钻石路。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并非是因为这条路曾出产过钻石,而是因为道路尽头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钻石牌”硬质合金产品誉满全球,职工都称自己为“钻石人”,故厂门口的路名也取了这个让大家自豪的名字。
最“耀眼”的地名——火把冲
火把冲位于今天荷塘区果木园一带,近湖南工业大学河东校区。火把冲的“冲”,在湖南方言里指的是“山区的平地”。
《株洲市志》记载,火把冲在历史上是醴陵到长沙的必经之路,因为长沙和醴陵的商业联系非常密切,商贩络绎不绝,运送货物的马车来往不断,巨大的人员流动让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十分繁华的小商埠。
谈到火把冲名字的由来,要从160多年前的太平天国起义说起。1852年9月,太平军北上攻打长沙正是选择了这条交通要道。为了便于行军时的指挥和联络,太平军兵卒手里的火把照亮了整个天空,随手丢弃即将燃尽的火把时却意外地引燃了附近的莲花山。这把大火烧了整整七天七夜,也就是从那时起,这个地方被当地人称为火把冲。
最“雷人”的地名——雷打石
雷打石镇原属株洲县管辖,后划归至天元区。关于这个镇子的地名由来,主要流传的是镇子东北有一座磨盘山,相传山上有一块巨石如磨,周围九石似牛,俗称“九牛推磨”,有一年,这块大石头被雷打掉了,所以叫做“雷打石”。据考证,这里原名清石潭,有一条宽两尺多的乡道,环绕磨盘山,方便商人、旅人、纤夫行走。明嘉靖年间,此山突遭雷击,大山石几乎被击毁。此后,官方录此“雷打石”地名。
最“清冷”的地名——广寒寨
广寒寨位于攸县黄丰桥镇的深山中,清同治年间的《攸县志》便录有这一地名,并称“寨下有甘棠坪,亦曰广寒坪……相传元人避灾于此。”
据相关资料记载,1930年至1934年,红军曾凭借广寒寨一带的地形地势,在此反围剿、打游击。1949年6月,中共攸县地下工委再次在广寒寨建立游击队根据地,并策动国民党“雄狮”部队易帜起义,将游击队改建为攸县人民警卫大队,在攸、醴、萍边界一带作战迎接解放。
虽没有记载这里为何取名广寒寨,但这里却真有一座广寒宫,并曾被红军用作指挥部。广寒宫始建于1854年,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徽派建筑风格,上下两层,青砖黑瓦、屋檐飞翘,远看像一个祠堂。进得屋来,但见三空三进,后有一个天井,右侧为厨房等杂屋。这原是一座古庙,始建时为土坯房,1994年复修后,墙体改为青砖。
来源:株洲晚报
审核:罗小玲
编辑:陈辰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 2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伏波将军驻军的伏波岭确实不应该忘了。三门的白马寺就是吴三桂栓白马而得名,据说煤炭围子的大樟树也栓过那白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2-6-2 2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十年代牛形山小学读了几年书,那时叫湘江学校,是小学到高中9年制。当时住的地方叫蚂蝗塘,也就是在现在的湖工大校内,名字听着都恐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 20:2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个很有历史的地名清水塘老街。是石峰区最早就有的历史商业街,不应该让历史遗忘,它从前为地方的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 2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伏波嶺,这才是株洲最牛的地名!汉伏波将征南越,曾在此驻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6-2 20: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