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莞,传统和现代狭路相逢,神奇融汇,人们一边回望传统,一边积极求变,美味的流转一刻不停。近日,由中共东莞市委宣传部、稻来传媒联合出品的《寻味东莞》纪录片最后一集(第三集)《欢宴流转》开播,本集主题为“欢宴流转”,围绕东莞几十年的发展变迁展开,从中窥见东莞人餐桌上饮食文化的传承与改变。
当东莞风味一一出场,可馋坏了吃货们。地道的风味,饮食风格不拘一格,总是隐藏在岁月沉淀后的寻常街巷。今天我们共赴东莞探寻美食,一镇一美食,尽享舌尖上的极致风味。
客家人在东莞世代而居,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变迁,他们保留了自己生活习惯的同时,又融合了东莞本土风俗文化,在饮食上就有了独特的客家风味。视频里面的客家酿三宝是客家人对食物钻研的成果,将调味后的馅料嵌入另一种食材,两种食物的味道互相融合,拥有了更加美妙的口感,恰似客家人生长在东莞这片土地上,即保留了自我又接受了新的文化。
樟木头镇
客品客家菜:酿豆腐
<hr>
客家人多居于山区,水质优良,好水做出好豆腐。客家人也擅长做豆腐,在永宁路樟罗商业街的客品客家菜,把泡发的黄豆用最传统的石磨磨成豆浆,加石膏或卤水使其凝固,重物压实析出水分,最简单的白豆腐就完成,把白豆腐切成小块进锅炸制,便成了“油豆腐”,豆腐加盐经过发酵,就做成了别具风味的豆腐乳,豆腐酿肉,便成了客家名吃“酿豆腐”。客家人对“酿”情有独钟,樟木头人更是把最家常的味道酿出了新的高度,始终不变的还是浓浓的客家情、朴实的家的味道。
塘厦镇
塘龙休闲农庄:塘厦碌鹅
<hr>
塘厦碌鹅是具有客家风味的东莞菜。在塘厦石鼓有一家老字号,人气火爆,尤其一道塘厦碌鹅最受好评,将鹅放到调制好的汤里面煮,煮熟后,味道就全部进到了鹅肉里。而骨髓则和白切鸡差不多,肉嫩而骨髓带血,非常新鲜美味。
<hr>
《寻味东莞》中,小小的蚬子是东莞水乡常见的河鲜,被厨师一番处理过后,便成为了东莞水乡家宴的诚心之作。蚬肉与米饭同煮,蚬肉的汁水均匀地浸润每一粒米饭,颗颗分明的蚬肉与米饭共同奏响一锅鲜香温润的蚬肉饭。再换个做法,就成了蚬肉粥。就这样蚬子陪伴东莞本地人走过了一年又一年。
望牛墩镇
标记新粥档:花蚬粥
<hr>
花蚬,也是望牛墩人们最爱的水乡美食之一。在望牛墩石排村河边有一家名为标记新粥档的花蚬大排档,标记的花蚬有3种做法,炒花蚬、盐水浸、胡椒浸,蚬肉既鲜嫩又厚实,肉汁饱满,风味俱佳,是当地人最爱品尝的菜肴。
莞城街道
棉记糖水:红豆栗子西米糖水
<hr>
东莞的天气湿热,红豆栗子西米糖水最受本地人喜爱。棉记糖水呈现传统莞式风味,是东莞为数不多营业到凌晨12点的糖水铺,价格亲民,用料用足,这个位于莞城瑞龙路的老字号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东莞人的长大。将红豆熬煮出沙沙、绵软的口感,加上粉糯的栗子,柔软的西米,不仅清甜可口,还能祛湿气。
东城街道
太钟东海:羊肚菌功夫汤
<hr>
位于国贸的太钟东海传承于粤菜之巅香港东海酒家,拥有国家特级酒家(五钻)荣誉,把国际化与创新性精雕细琢后巧妙融合进粤菜之中。推荐羊肚菌功夫汤,这道料理的精妙之处在于底座,大厨特意在底座放入了“热包”,整道汤料浸浴在袅袅水烟之中,既可以保持汤的温度又不失仪式感。
南城街道
溢发烧腊:烧鹅
<hr>
东莞鹅好,自然不会少了烧鹅,东莞小到街边的店铺,大到五星级中餐,都能看到烧鹅的样子,像我平时吃烧鹅,去得比较多的是南城街道彩虹路的溢发烧腊。溢发烧腊连锁创始于1996年,以一道瓦缸荔枝木烧鹅多次赢得市内乃至珠三角烹饪赛事冠军,外皮酥脆,咬一口还会发出清脆的沙沙声,肉质嫩滑,口感丰富。
石碣镇
永成糖水:牛腩粉
<hr>
一道牛腩粉最容易开启东莞人的早晨时光,在石碣唐洪晋煌路的永成糖水铺装修简陋,但是食物的香气扑鼻而来,熟客络绎不绝。其牛肉林软,牛筋嫩滑Q弹,汤底加入牛骨熬出浓郁香味,面条爽滑,一碗牛腩粉吃起来极为鲜美。
石排镇
聚兴酒楼:鹅公汤
<hr>
深藏在石排黄家壆工业区,这里最出名的是鹅公汤。它选料和制作很讲究,老鹅公必须有5年以上,配以莲子、陈皮、玉竹3种药材放进瓦罐煲用木材或木屑炖4-5个钟头,炖出来的汤清甜可口,老鹅公汤具有养颜、滋阴补肾的功效,老少皆宜,老鹅公汤具有养颜、滋阴补肾的功效,老少皆宜。
企石镇
江边村黄九景家:江边水丸
<hr>
“江边水丸”是企石镇江边村一道名菜,制作手艺传承了上百年,每逢过时过节、喜事饭宴,一定少不了水丸。因制作条件要求高,口感爽滑,它被誉为企石美食“九大簋”之一。进入秋冬季节,江边村不少人忙着做水丸,而手艺最好的当属黄九景的纯手工水丸。用两个手指捏一下就知道水丸好不好了,像这个纯手工的水丸比较有弹性,又不粘手,中间还有厚实的感觉,那就是最成功的水丸。
横沥镇
横沥牛庄:全牛宴
<hr>
作为“烹牛专家”,位于横沥北环路的横沥牛庄有多达百种吃牛肉的方法,可以把牛从头吃到脚,从里吃到外。为了让顾客吃到新鲜的牛肉,牛庄建立自己的定点屠宰中心,确保原材料从配送到餐桌,严格控制在两小时之内。为了保留食材的传统味道,牛庄依然延续手工作坊的制作程序,自有腐竹坊、榨油坊、碾米坊、粮仓、酒窖,使得食物本源的味道在牛庄被延续下来。
桥头镇
明哥休闲农庄:烧鸡
<hr>
在桥头镇东江大道,掩映在一片葱郁的绿树中,用清雅古朴的竹子搭建成小楼,明哥休闲农庄的烧鸡让不少人慕名前来。选用两斤半的三黄鸡,浸泡在由十多种材料做成的酱汁中,腌制一个多小时,再用竹炭进行15到20分钟的烤制。在这过程中,需要有人一边守看一边转动鸡。于是,才有了皮脆肉嫩,入味流汁的烧鸡。
东坑镇
红新茶餐厅:糖不甩
<hr>
广东有很多地方都做糖不甩,但熬糖时用姜爆锅和加入鸡蛋丝都是东坑特有。东坑的东兴中路的“糖不甩”表皮酥脆,内里筋道,味道和口感都名符其实。对制作糖不甩糖浆熬制粘稠度拿捏十分准确,挂浆的糖不甩略呈焦黄,晶莹剔透,使人食指大动,所制作的糖不甩深受人们的欢迎。
常平镇
德惠茶艺馆:豉油鹅
<hr>
豉油鹅是常平人逢年过节餐桌上必备的一道传统菜,而位于常平镇振兴路的德惠茶艺馆出品的招牌菜豉油鹅,因肉质鲜嫩、口感独特,备受食客喜欢。德惠茶艺馆的豉油鹅选用的是120天左右自然放养的清远黑鬃鹅,以7斤左右为佳品。为保证其肉质纯净,在宰杀前两天单纯以水喂养,不用其他饲料喂养,令其内脏排空,再人工宰杀。煮好后的豉油鹅口感稍甜,豉香浓郁,鹅肉甘香嫩滑,肥而不腻。
寮步镇
莞府家宴:白切鸡
<hr>
东莞人无鸡不成宴,检验一家粤菜餐厅的厨师班底够不够水准,一定要点一道东莞人家宴必有的白切鸡。越简单越考验功夫。鸡的日子够不够、浸鸡的水温适不适合、时间是否刚刚好,决定这只鸡最后的口感。莞府家宴创立于2017年,在寮步上屯西南路,是非遗东莞菜和定义东莞菜的提出者,专注于将东莞非遗食菜和五湖四海的风味融入粤菜,每份白切鸡不会只配东莞人吃鸡必备的蒜蓉,连蒜头熟油都有,根据自己口味选择就好了。
黄江镇
“牛杂婆”:牛杂
<hr>
黄江合安三街与合富北街交叉口,有一家小小的牛杂摊,锅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远远就传来一股牛杂的鲜香。“牛杂婆”一直在此处坚守了20多年,用美味的牛杂折服了一位又一位食客。牛杂整体口感富有弹性,并且本身的腥味去除得比较到位,入口以后几乎都是牛杂的清香。而作为辅菜的萝卜一直在锅中炖到绵软,入口即烂,豆腐中渗入的汤汁也充斥着肉香。
凤岗镇
子强腊肠:腊味
<hr>
坐落于东莞凤岗的子强腊肠,是当地腊肠的老字号品牌,主营“咸腊醇香”的特色客家腊肠,晶莹剔透,咸腊醇香,以具有酒与肉共同发酵后产生的独特香味而闻名。
长安镇
福多多小食店:油糍
<hr>
随着老一辈的逐渐离去,做传统小吃的手艺也慢慢失传,加之迅速发展的工业化,机器化逐渐代替了人工,所以现在要吃到传统的油糍,往往只能在老字号探寻。在长安镇长盛东路的福多多小食店,其油糍色泽金黄,皮脆肉软,脆中带香,酥嫩香甜,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传统美味。
沙田镇
西大坦海鲜长廊:白灼麻虾
<hr>
《寻味东莞中》提到海边食客最喜欢的还是麻虾清甜的本味,只有精准控制时间,才能锁住最水嫩的瞬间。食用无需蘸料,肉质甘甜,如果冻般弹润。在沙田,这个东莞人“家门口”的海鲜聚集地,西大坦海鲜长廊非常出名,坐在海边独特的吊脚楼上,听着涛声阵阵,品尝当地独特的海鲜、河鲜,像开水快灼麻虾,虾体表面微红,蛋白质刚刚凝固,麻虾虾壳薄如蝉翼。何其悠哉美哉!
洪梅镇
足姨:鸭脚包
<hr>
鸭脚包是由经过特殊腌制的鸭内脏,用鸭脚包裹,再用鸭肠缠绕,晒制而成的腊味。因有着特殊的工艺和上佳的口味而远近闻名,成为了洪梅镇一款地道而传统的民间美食。梅沙村村民足姨家的鸭脚包很地道,外头用鸭肠缠绕,蒸熟后香气四溢,手拿一只鸭脚包,放入嘴中,连着鸭肠、鸭心等一起咀嚼,才能体验到那种特别的咬劲与韧性,最享受的莫过于吮吸它脚趾中甘香的味道。
高埗镇
林记鱼丸:洗沙鱼丸
<hr>
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尤其以高埗镇冼沙村的鱼丸最为出名,也就是洗沙鱼丸。从事冼沙鱼丸制作的黄银弟父母已有着三十多年的制作经验,所制的鱼丸鱼肉味道纯净,口感爽口弹牙,在同行中属佼佼者,取名为冼沙林记鱼丸。
食物代表着一座城市的性格,食物的流变见证着城市的变化与地域文化的发展。同时,食物也是人们的情感触点与共同语言,跨越时节地域刺激着个人情感的表达。我们这座城市,还有什么特色的美食吗?欢迎跟我们爆料哦!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