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264|回复: 0

母爱的力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2-7-6 08: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鉴定对象:《妈妈的神奇小子》

上映日期:9月4日

体育题材片从来都不是华语电影市场的热门类型,影片数量不多,市场反响也大多平平。但《妈妈的神奇小子》票房却有点出人意料:在内地上映第二天就突破1000万元票房,在香港更是成为今年暑假档最卖座的华语电影。除了乘上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东风之外,还因为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最能打动中国观众的亲情。

《妈妈的神奇小子》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主角是曾代表中国香港五次出征残奥会的田径运动员苏桦伟。他在出生时因黄疸病导致脑痉挛,直到四岁才学会走路,说话、听力都受到影响。谁都没想到他后来会在世界级田径赛场上取得如此多荣誉——2000年悉尼残奥会,苏桦伟横扫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个项目的金牌;2008年北京残奥会,他以24.65秒的成绩获得200米项目金牌并创下世界纪录,这个成绩至今仍未被打破。

苏桦伟的故事足够励志,但苏妈才是影片的第一主角。影片讲述了苏妈如何陪伴和支持苏桦伟,帮助他成为一名成功的运动员。一个残疾的儿子,一个无私奉献的母亲,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中间有太多故事可说:婴儿时期的苏桦伟生了大病,面对医生“救还是不救”的提问,苏妈不假思索地说“救”;苏妈要挣钱养家,只能把四岁的苏桦伟带去其上班的洗衣厂,却遭到了上司和同事的白眼;苏妈在残奥会现场看到儿子打破世界记录,激动得眼泛泪光……影片出现了不少或振奋人心或直戳泪点的情节。比如苏妈把田径赛事起跑前的号令“Onyourmark”说成“望阿妈”;又比如苏妈帮13岁的苏桦伟剪脚指甲时,苏桦伟把金牌挂到妈妈身上:“听外公说,你嫁给爸爸的时候一件金器都没有,我以后要拿很多金牌送给你。”在母子情的塑造上,《妈妈的神奇小子》的确下了不少工夫。

母爱的伟大是《妈妈的神奇小子》的重点,但这部影片的高明之处,在于其还原了苏妈的“人性”,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给她套上“慈母”的标签。片中有两个场面很好地丰富了苏妈这个角色:影片开始不久,苏妈背着不会走路的小苏桦伟去买汽水,小卖部老板可怜这对母子,不收她的钱,却被苏妈质问;在影片后半段,苏妈与成年的苏桦伟爆发了一场争吵,更让观众感受到她压抑多年的苦闷:“你残废是天生的,没有人会怪你,他们只会怪我!”吴君如贡献出自《岁月神偷》以来最优秀的表演,把苏妈的坚毅、乐观甚至痛苦都演得入木三分。

《妈妈的神奇小子》的主线是一个又热血又催泪的故事,但更让人敬佩的是,这部电影也试图触及残障家庭和残障运动员的现实困境。父母把大部分心力放在苏桦伟身上,身体健全的弟弟反而成了家中的“透明人”:母亲对苏桦伟的一切如数家珍,却搞不清小儿子在学校加入的是足球队还是篮球队;甚至连弟弟的出生都是工具性的——父母觉得自己老了以后需要有人照顾苏桦伟,所以才决定生二胎。苏桦伟在田径赛场上的成功让这个家庭走出了精神上的绝望,却没法解决现实的经济难题:残奥会的关注度不及奥运会,残障运动员的待遇与普通运动员更是天差地别,尽管已经在世界级赛场上取得多枚金牌,但苏家一家四口依旧只能住在屋邨,当苏爸爸因伤无法工作时,苏桦伟只能放弃比赛,当快递员帮补家计。因为退役后生活无法保障,苏妈只能不断为苏桦伟接广告,甚至因此耽误了他的训练。电影借苏妈之口喊出残障运动员与普通运动员要“同工同酬”,让这部电影有了更深刻的意涵。

来源:羊城晚报

声明: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123@shiyan.com)删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