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广播FM92.0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远方:有的人一旦焦虑,就产生了拖延,越多任务,越无法开始,越无法开始,就越焦虑。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成为工作狂,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疯狂揽活,把自己搞垮。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自暴自弃,吸烟,酗酒,吸毒,沉迷游戏,暴饮暴食,迷恋网络等。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发脾气,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轻微的刺激就让你爆发。
你焦虑吗?你是上述的哪种人?
曲鹞奇: 我第一次上你的节目时,焦虑的很,如果说焦虑满分是一百,我当时可能有50分。 但是上了130多期节目以后,这种焦虑大大降低,但还是有10%左右。这10%的焦虑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我对我们《车城夜未央》这个节目的的认真度和最起码的警觉度就没有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焦虑,我们几乎做不好一个稍微有点挑战性的事情。
我们知道焦虑属于情绪的一种,而情绪是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所进化出来的一种心理机制,焦虑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自从有人类这几十万年来,焦虑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可以说焦虑是一个人活着的最有力的证据。大自然也不会进化出一个对人类没有用的心理机制出来。焦虑其实是对人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是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很多人说自己的焦虑实在是太严重了。例如高考前焦虑紧张的学生、或者是在工作压力前焦虑而睡不着觉的人、还有遇到一个自己应对不了的事情将要发生等等,
他们希望我能缓解他们的焦虑,这是因为我们只有体验到适度的焦虑才是对我们有用的,而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远方: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里说,恐惧是我们面对着威胁,但是知道威胁是什么,但是焦虑是你知道自己面对着威胁,但是却不知道威胁自己的对象是什么。焦虑是一种眩晕,一种混沌。
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我们人生的学府,焦虑在说明我们有实现某种可能性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某种可能性,焦虑让我们学会了信仰。
那么,焦虑究竟是什么?
曲鹞奇:很直观的回答:焦虑是一种很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焦虑而带来一种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焦虑又叫做:预期焦虑。 也就是说焦虑是有时间指向性的,焦虑指向的是未来,而悔恨、伤心指向的是过去。如果这个焦虑和现实有关,而且是在人们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个焦虑可以让人更警觉、更仔细,这样就激活了我们应对困难的各种能力。 比如说考试,考试前学生感到可以忍受的焦虑,这个焦虑就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告诉学生:如果你能在考试前在多做一些准备,复习一下,多看看书,就不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发生。
我太太在疫情中间得知要给学生讲网课,也感到焦虑,她害怕视频系统是出现问题、害怕直播失误、甚至担心自己的妆容和衣着是不是得体。在上网课前十天就开始一遍一遍的调试直播系统,然后拿了一堆化妆品试着化不同的妆,让我看漂不漂亮,一遍一遍的改着课件。结果恰恰是她做了这些准备后,在网课中表现的很不错,学生也喜欢。所以焦虑的时候并不是让你坐在那个地方去一直感受着这个焦虑,而是要去选择做点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准备,才能减少焦虑。
但是如果焦虑增大了,也就是预期糟糕的事情被夸大了,增大到人不能忍受,这反而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病理性的,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些药物来治疗。通常来说,大部分病理性的焦虑是因为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比如高考失败,前途和生活还有父母的健康就完了;或者是和丈夫离婚,自己和孩子就活不下去了。这样的意义的解读就是被情绪控制着头脑,如果有理性解读就是高考失利,还有复读,还可以先上专科,以后升本,或者是升本之后以后再努力考研。就算是以上的办法都没成功,还可以学一门技术,以后边工作边进修。这就是有理性去思考,这样一来作为感性的焦虑就会被适度缓解。
远方:
根据弗洛伊德的《抑制、症状与焦虑》中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三种,现实焦虑,道德焦虑,神经焦虑。曲老师可以把这几种焦虑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曲鹞奇:现实的焦虑包括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未知的担心,比如一个人开车第一次上高速路、一个人在家感到不安全、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工作单位有些紧张、同一个喜欢的异性搭讪时有点害羞、还有考试前的紧张。这就是属于现实焦虑。此时的大脑释放这个焦虑信号视为了让我们做好一些准备、并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来应对将要到来的问题。
道德焦虑也叫超我焦虑,就是精神分析中说的本我、自我、超我。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层面。这是一种无法达到自身道德要求而产生的焦虑。例如一个朋友向你借了一笔钱,到日子没还,于是你去催他。有的人内心就会感到焦虑、你会想催别人还钱,朋友会不会生气啊。但是不催吧,内心又不舒服;或者是有的人很忙、好不容易放假了,还要给自己定一些读书计划,他觉得如果白白的放假、全然的让自己玩,内心的道德感不允许;还有一些人收不了别人对自己好,如果别人对自己太好了,就会想以后能不能还别人情,要是还不起怎么办?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焦虑。也叫超我焦虑。
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不安。
远方:也就是说神经焦虑是现实焦虑的升级版,但是它藏得很深,我们根本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对某些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与恐惧。(爱情,金钱,性,权利,毒品等)
当这些欲望和恐惧被大量的释放时,很容易让我们频临奔溃,此时,大脑发出的信号就是神经焦虑信号。
曲鹞奇:在我的心理咨询中还有比较常见的“分离焦虑”,我们知道人的成长是由一连串的分离组成的,但如果是生命早期就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分离,这样的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小学一般会经历几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出娘胎、第二次是断奶、第三次是上幼儿园。这是无可避免的焦虑,但只要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有合适的分离时间点,这都不会发展为病理性的分离焦虑。
例如一个孩子的哺乳要喂到12个月时,有的母亲工作比较忙,于是2,3个月早早给孩子断奶,甚至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 我们知道父母、特别是母亲和孩子在3岁前不要有长时间的分离、也就是说不要分离不要超过几天。但是有的母亲把孩子在几个月、一岁时就交给老人带,然后自己出去打工。这个孩子就被迫经历了最难以难受的分离创伤。之后孩子长大了,父母又把孩子从老人家接过来,孩子还不容易和老人建立了关系、之后又面临着分离。这样创伤是很严重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出现几种问题,其一就是忍受不了恋爱的分手,有的人分手后生不如死,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情况。其二就是这个人可能在交际中不敢和别人构建稳定的关系,因为她害怕和别人熟络之后,别人再一次离开她。所以她交朋友和恋爱中总是在快要关系进一步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和对方分离开。其三是,这样的人一旦和别人联系了稳定的关系后,因为她怕分手
就会把对方牢牢的捆绑住、但是对方被捆绑的很难受时,就会逃走。于是她再一次经历分离创伤。
当然还有被害焦虑,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潜意识中我们对别人有较强的敌意,但是我们意识不到,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潜意识的敌意会投射到对方身上,这样的感觉就是好像外在的人还有环境要伤害我自己一样。
焦虑的种类和形成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解读,或者是以后我们多做几期关于焦虑的节目,来和大家分享。
远方:焦虑是大脑给我们的提醒,防御机制,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人表现更好。
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处境,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经常焦虑的人也被证实智商更高,尤其是表达方面。
然而,如果你的焦虑已经超标,尝试我们为你提供的方法吧。
那么曲老师有什么对抗焦虑的方式呢?
曲鹞奇:首先要订正一下,我们如果对抗焦虑,就会感到更强烈的焦虑。因为如果我针对一个事情感到焦虑。但是我还要用一些所谓的办法去对抗这个情绪,就相当于在我们内心里发生了一场战争,而敌我双方、还有武器、还有伤亡都是我们自己,那么这就会形成内耗,这反而会形成一个新的焦虑。
所以我觉得缓解焦虑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承认我很焦虑。我记得很多年前我20多岁第一次要来电台做陶纯老师的节目,我当时进直播间,不瞒你说,我腿都是抖的。我知道这个事是逃不掉了,而且还有10分钟就开始。于是我用了一个办法,我告诉自己说:我承认我现在很紧张。我看到了我的这种紧张。 但是我会尽全力把节目做好。 之后我感觉这个焦虑好像减少了百分之20. 这个原理就是因为情绪需要被看到,如果你选择就看到情绪,而不是去回避它。这个情绪对你影响就会有所缓解。简单的说,情绪如果被看到,对你的影响力就会减弱。
其二、面对公众讲话的焦虑,也有一个办法,我们知道我们对外界感知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比如有的人觉得别人都在笑话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但实际情况下,这个人做的还不错。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讲的不好。 这从投射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这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的,于是他误认为别人在笑话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就是这个人要想办法提升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度,比如说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当他对自己的各方面是认可的,他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别人也是喜欢他的。
其三、面对分离焦虑,我们刚才解释到是因为成长早期时受到的分离创伤,于是这个分离的焦虑会持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是一辈子。为什么会感到别人离开自己,自己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因为小时候如果一个婴儿离开大人的照顾,他甚至连翻身都难,再加上吃喝拉撒玩都需要大人在一遍陪伴,但是一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陪伴、例如有需求的时候,没有得到大人的回应,这个孩子就会感到生不如死,因为在孩子的主观上真实的会感到死亡的恐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她内心对幼年时的分离导致的死亡恐惧还在,于是就会出现当亲密的人离开自己后,她生不如死。 那么他只用理智性的对自己说以下的话,这个焦虑就会减弱。这句话是:我现在已经是大人了,我不是小婴儿,我离开任何人都不会死亡。这就是把分离焦虑提升到了理智的层面,焦虑就减轻了。
其四,一个孩子对考试有过度的焦虑,这个焦虑在深层心理学中的解释是:这个孩子在潜意识中,害怕自己考得太好了,因为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是一种象征性的攻击性,相当于我把别人打赢了,很多潜意识中很乖的孩子会觉得打赢别人是自己接受不了的,于是就压抑了自己竞争的攻击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很聪明很勤劳,但总是挣不到钱,也是因为对成功有焦虑感。因为世界上很多文化都告诫我们树大招风、不要太得意、乐极生悲等等。所以有的人在潜意识中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压抑了自己这一块的能力发展。不要让自己太过成功。 但是说到这,很多听众觉得自己没这么想过,我再次强调,我说的是潜意识,也就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那个部分,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还有一个解释,害怕考试的学生是因为潜意识中面对不了以后对父母的分离,因为从大数据来看,学习越好的孩子,就越早的离开父母、离父母更远。这就会不免产生分离感,于是学生的潜意识压抑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不好就不会远走高飞,也就能一直陪着父母了。
所以来当来访者能意识到潜意识里面的规则后,问题也就减轻了。
网友:野猪佩奇 感谢两位老师的解读, 我是一个刚工作的男生,我总是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在工作中有一点小差错,领导都说没事下次注意,但是我在一两周之内还会觉得难为情,总在想这个事情。 我该怎么办才好。
曲鹞奇:最后再说两个缓解焦虑的办法,一个是言语沟通、还有一个是理智化、
我们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能被说出来的痛苦,都不是真正的痛苦。卡在内心里的情绪只有流动才会得到释放,所以最直接的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安全的人述说出来,虽然可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情绪一旦疏通,人在主观上不会太难受了。
理智化,就是在焦虑中有理性去分析问题,一个很感性的人,会把智能压抑住,比如说对一个人初次开车上路感到很焦虑,然后大脑就开始控制不住的担心、什么车祸啊、碰撞啊、违规啊这些东西都出来了,于是越想越焦虑。理智化就是用理智去想,如果开车开慢点,就不会出问题,大不了后面的车会抱怨你技术臭而已、怕碰撞,就离前面的车远一点,一脚带刹车就可以,怕走错路,就把车停在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把路线查清楚再走,就算走错了也没什么,只要有路,就一定能转回正确的路上, 这就是理智化。
有人觉得如果在别人面前做错事了 会被别人笑话,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所有人只关注自己,我们对别人的关注热度也就是15天,15天一过,人们就会对你淡忘。 试想一下 ,我们最近对罗志祥的关注,顶多半个月就被人忘了,这样一想,你就不在乎别人对你是什么看法了。
,
说说焦虑那些事儿
十堰广播FM92.0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远方:有的人一旦焦虑,就产生了拖延,越多任务,越无法开始,越无法开始,就越焦虑。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成为工作狂,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疯狂揽活,把自己搞垮。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自暴自弃,吸烟,酗酒,吸毒,沉迷游戏,暴饮暴食,迷恋网络等。
有的人一旦焦虑,就开始发脾气,身边的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轻微的刺激就让你爆发。
你焦虑吗?你是上述的哪种人?
曲鹞奇: 我第一次上你的节目时,焦虑的很,如果说焦虑满分是一百,我当时可能有50分。 但是上了130多期节目以后,这种焦虑大大降低,但还是有10%左右。这10%的焦虑不能没有,如果没有,我对我们《车城夜未央》这个节目的的认真度和最起码的警觉度就没有了。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焦虑,我们几乎做不好一个稍微有点挑战性的事情。
我们知道焦虑属于情绪的一种,而情绪是人类作为高等生物所进化出来的一种心理机制,焦虑也不例外。也就是说:自从有人类这几十万年来,焦虑就一直伴随着人类,可以说焦虑是一个人活着的最有力的证据。大自然也不会进化出一个对人类没有用的心理机制出来。焦虑其实是对人有着积极的意义的。但是我在咨询中常常遇到很多人说自己的焦虑实在是太严重了。例如高考前焦虑紧张的学生、或者是在工作压力前焦虑而睡不着觉的人、还有遇到一个自己应对不了的事情将要发生等等,
他们希望我能缓解他们的焦虑,这是因为我们只有体验到适度的焦虑才是对我们有用的,而过度的焦虑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远方:罗洛梅在《焦虑的意义》里说,恐惧是我们面对着威胁,但是知道威胁是什么,但是焦虑是你知道自己面对着威胁,但是却不知道威胁自己的对象是什么。焦虑是一种眩晕,一种混沌。
克尔凯郭尔认为,焦虑是我们人生的学府,焦虑在说明我们有实现某种可能性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无法实现某种可能性,焦虑让我们学会了信仰。
那么,焦虑究竟是什么?
曲鹞奇:很直观的回答:焦虑是一种很令人不愉快的情感体验,而且焦虑而带来一种认知:糟糕的事情即将发生。所以焦虑又叫做:预期焦虑。 也就是说焦虑是有时间指向性的,焦虑指向的是未来,而悔恨、伤心指向的是过去。如果这个焦虑和现实有关,而且是在人们可承受的范围内,这个焦虑可以让人更警觉、更仔细,这样就激活了我们应对困难的各种能力。 比如说考试,考试前学生感到可以忍受的焦虑,这个焦虑就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告诉学生:如果你能在考试前在多做一些准备,复习一下,多看看书,就不会有什么糟糕的事情发生。
我太太在疫情中间得知要给学生讲网课,也感到焦虑,她害怕视频系统是出现问题、害怕直播失误、甚至担心自己的妆容和衣着是不是得体。在上网课前十天就开始一遍一遍的调试直播系统,然后拿了一堆化妆品试着化不同的妆,让我看漂不漂亮,一遍一遍的改着课件。结果恰恰是她做了这些准备后,在网课中表现的很不错,学生也喜欢。所以焦虑的时候并不是让你坐在那个地方去一直感受着这个焦虑,而是要去选择做点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准备,才能减少焦虑。
但是如果焦虑增大了,也就是预期糟糕的事情被夸大了,增大到人不能忍受,这反而会影响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病理性的,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些药物来治疗。通常来说,大部分病理性的焦虑是因为人们对将要发生的事情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比如高考失败,前途和生活还有父母的健康就完了;或者是和丈夫离婚,自己和孩子就活不下去了。这样的意义的解读就是被情绪控制着头脑,如果有理性解读就是高考失利,还有复读,还可以先上专科,以后升本,或者是升本之后以后再努力考研。就算是以上的办法都没成功,还可以学一门技术,以后边工作边进修。这就是有理性去思考,这样一来作为感性的焦虑就会被适度缓解。
远方:
根据弗洛伊德的《抑制、症状与焦虑》中的焦虑理论,焦虑分为三种,现实焦虑,道德焦虑,神经焦虑。曲老师可以把这几种焦虑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曲鹞奇:现实的焦虑包括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一些未知的担心,比如一个人开车第一次上高速路、一个人在家感到不安全、初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和陌生的工作单位有些紧张、同一个喜欢的异性搭讪时有点害羞、还有考试前的紧张。这就是属于现实焦虑。此时的大脑释放这个焦虑信号视为了让我们做好一些准备、并调动自身的各种能力来应对将要到来的问题。
道德焦虑也叫超我焦虑,就是精神分析中说的本我、自我、超我。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层面。这是一种无法达到自身道德要求而产生的焦虑。例如一个朋友向你借了一笔钱,到日子没还,于是你去催他。有的人内心就会感到焦虑、你会想催别人还钱,朋友会不会生气啊。但是不催吧,内心又不舒服;或者是有的人很忙、好不容易放假了,还要给自己定一些读书计划,他觉得如果白白的放假、全然的让自己玩,内心的道德感不允许;还有一些人收不了别人对自己好,如果别人对自己太好了,就会想以后能不能还别人情,要是还不起怎么办?这就是典型的道德焦虑。也叫超我焦虑。
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不安。
远方:也就是说神经焦虑是现实焦虑的升级版,但是它藏得很深,我们根本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对某些东西有强烈的欲望与恐惧。(爱情,金钱,性,权利,毒品等)
当这些欲望和恐惧被大量的释放时,很容易让我们频临奔溃,此时,大脑发出的信号就是神经焦虑信号。
曲鹞奇:在我的心理咨询中还有比较常见的“分离焦虑”,我们知道人的成长是由一连串的分离组成的,但如果是生命早期就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分离,这样的人就会出现严重的分离焦虑。孩子从生下来到上小学一般会经历几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出娘胎、第二次是断奶、第三次是上幼儿园。这是无可避免的焦虑,但只要是在每一个阶段都能有合适的分离时间点,这都不会发展为病理性的分离焦虑。
例如一个孩子的哺乳要喂到12个月时,有的母亲工作比较忙,于是2,3个月早早给孩子断奶,甚至把孩子交给老人来带。 我们知道父母、特别是母亲和孩子在3岁前不要有长时间的分离、也就是说不要分离不要超过几天。但是有的母亲把孩子在几个月、一岁时就交给老人带,然后自己出去打工。这个孩子就被迫经历了最难以难受的分离创伤。之后孩子长大了,父母又把孩子从老人家接过来,孩子还不容易和老人建立了关系、之后又面临着分离。这样创伤是很严重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会出现几种问题,其一就是忍受不了恋爱的分手,有的人分手后生不如死,甚至出现自伤、自杀的情况。其二就是这个人可能在交际中不敢和别人构建稳定的关系,因为她害怕和别人熟络之后,别人再一次离开她。所以她交朋友和恋爱中总是在快要关系进一步的时候,就莫名其妙的和对方分离开。其三是,这样的人一旦和别人联系了稳定的关系后,因为她怕分手
就会把对方牢牢的捆绑住、但是对方被捆绑的很难受时,就会逃走。于是她再一次经历分离创伤。
当然还有被害焦虑,我们知道这是因为,潜意识中我们对别人有较强的敌意,但是我们意识不到,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潜意识的敌意会投射到对方身上,这样的感觉就是好像外在的人还有环境要伤害我自己一样。
焦虑的种类和形成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解读,或者是以后我们多做几期关于焦虑的节目,来和大家分享。
远方:焦虑是大脑给我们的提醒,防御机制,研究也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能让人表现更好。
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更客观的认识处境,而不是只看到好的一面。
经常焦虑的人也被证实智商更高,尤其是表达方面。
然而,如果你的焦虑已经超标,尝试我们为你提供的方法吧。
那么曲老师有什么对抗焦虑的方式呢?
曲鹞奇:首先要订正一下,我们如果对抗焦虑,就会感到更强烈的焦虑。因为如果我针对一个事情感到焦虑。但是我还要用一些所谓的办法去对抗这个情绪,就相当于在我们内心里发生了一场战争,而敌我双方、还有武器、还有伤亡都是我们自己,那么这就会形成内耗,这反而会形成一个新的焦虑。
所以我觉得缓解焦虑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承认我很焦虑。我记得很多年前我20多岁第一次要来电台做陶纯老师的节目,我当时进直播间,不瞒你说,我腿都是抖的。我知道这个事是逃不掉了,而且还有10分钟就开始。于是我用了一个办法,我告诉自己说:我承认我现在很紧张。我看到了我的这种紧张。 但是我会尽全力把节目做好。 之后我感觉这个焦虑好像减少了百分之20. 这个原理就是因为情绪需要被看到,如果你选择就看到情绪,而不是去回避它。这个情绪对你影响就会有所缓解。简单的说,情绪如果被看到,对你的影响力就会减弱。
其二、面对公众讲话的焦虑,也有一个办法,我们知道我们对外界感知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在的投射。比如有的人觉得别人都在笑话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但实际情况下,这个人做的还不错。但是他总觉得自己讲的不好。 这从投射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这个人自己对自己的不认可的,于是他误认为别人在笑话自己。面对这种情况就是这个人要想办法提升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度,比如说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当他对自己的各方面是认可的,他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别人也是喜欢他的。
其三、面对分离焦虑,我们刚才解释到是因为成长早期时受到的分离创伤,于是这个分离的焦虑会持续到成年以后,甚至是一辈子。为什么会感到别人离开自己,自己就没办法活下去了? 因为小时候如果一个婴儿离开大人的照顾,他甚至连翻身都难,再加上吃喝拉撒玩都需要大人在一遍陪伴,但是一个孩子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陪伴、例如有需求的时候,没有得到大人的回应,这个孩子就会感到生不如死,因为在孩子的主观上真实的会感到死亡的恐惧,当这个孩子长大了,她内心对幼年时的分离导致的死亡恐惧还在,于是就会出现当亲密的人离开自己后,她生不如死。 那么他只用理智性的对自己说以下的话,这个焦虑就会减弱。这句话是:我现在已经是大人了,我不是小婴儿,我离开任何人都不会死亡。这就是把分离焦虑提升到了理智的层面,焦虑就减轻了。
其四,一个孩子对考试有过度的焦虑,这个焦虑在深层心理学中的解释是:这个孩子在潜意识中,害怕自己考得太好了,因为在竞争中超过别人是一种象征性的攻击性,相当于我把别人打赢了,很多潜意识中很乖的孩子会觉得打赢别人是自己接受不了的,于是就压抑了自己竞争的攻击性。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很聪明很勤劳,但总是挣不到钱,也是因为对成功有焦虑感。因为世界上很多文化都告诫我们树大招风、不要太得意、乐极生悲等等。所以有的人在潜意识中不是没有能力、而是压抑了自己这一块的能力发展。不要让自己太过成功。 但是说到这,很多听众觉得自己没这么想过,我再次强调,我说的是潜意识,也就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那个部分,也许就是这么想的。
还有一个解释,害怕考试的学生是因为潜意识中面对不了以后对父母的分离,因为从大数据来看,学习越好的孩子,就越早的离开父母、离父母更远。这就会不免产生分离感,于是学生的潜意识压抑了自己学习的能力,学习不好就不会远走高飞,也就能一直陪着父母了。
所以来当来访者能意识到潜意识里面的规则后,问题也就减轻了。
网友:野猪佩奇 感谢两位老师的解读, 我是一个刚工作的男生,我总是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在工作中有一点小差错,领导都说没事下次注意,但是我在一两周之内还会觉得难为情,总在想这个事情。 我该怎么办才好。
曲鹞奇:最后再说两个缓解焦虑的办法,一个是言语沟通、还有一个是理智化、
我们在网上看到一句话说:能被说出来的痛苦,都不是真正的痛苦。卡在内心里的情绪只有流动才会得到释放,所以最直接的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安全的人述说出来,虽然可能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但是情绪一旦疏通,人在主观上不会太难受了。
理智化,就是在焦虑中有理性去分析问题,一个很感性的人,会把智能压抑住,比如说对一个人初次开车上路感到很焦虑,然后大脑就开始控制不住的担心、什么车祸啊、碰撞啊、违规啊这些东西都出来了,于是越想越焦虑。理智化就是用理智去想,如果开车开慢点,就不会出问题,大不了后面的车会抱怨你技术臭而已、怕碰撞,就离前面的车远一点,一脚带刹车就可以,怕走错路,就把车停在一个可以停车的地方,把路线查清楚再走,就算走错了也没什么,只要有路,就一定能转回正确的路上, 这就是理智化。
有人觉得如果在别人面前做错事了 会被别人笑话,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们所有人只关注自己,我们对别人的关注热度也就是15天,15天一过,人们就会对你淡忘。 试想一下 ,我们最近对罗志祥的关注,顶多半个月就被人忘了,这样一想,你就不在乎别人对你是什么看法了。
|
|